文字: | ![]() |
拼音: |
小库网提示您:点击可以发音哦 |
注音: | ㄍㄨㄟ ㄐㄨㄣ ㄑ一ㄡ |
部首: | 刀 |
笔画: | 7画 |
五笔: | QJNB 在线打字练习 |
结构: | 上下 |
五行: | 木 |
笔顺: | ![]() |
异体字: | 亀 龜 |
汉英互译: | tortoise |
英文翻译: | turtle or tortoise cuckold |
组词: | 乌龟 龟镜 龟足 龟山 金龟子 左顾龟 金龟 龟鉴 龟裂 陆龟蒙 龟缩 龟板 龟甲 |
诗句: | 查看带龟字的诗词 |
同音: | 查看龟字的同音字 |
词语: | 查看带龟字的词语 |
成语: | 查看带龟字的成语 |
取名: | 取带龟字的好名字 |
字义解释: |
龟guī jūn qiū(ㄍㄨㄟ ㄐㄨㄣ ㄑ一ㄡ) ⒈.爬行动物的一科,腹背都有硬甲,头尾和脚能缩入甲中,耐饥渴,寿命很长:乌龟。龟甲(龟的腹甲,可入药,古人又用以占卜,亦用作货币。亦称“龟板”)。 |
意思详解: |
◎ 龟 龜 guī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头象它(蛇)头,左象足,右象甲壳,下面象尾。本义:乌龟) (2) 即金龟,亦称乌龟 [Reeves chinemys;gold tortoise]。一种龟属动物( Chinemys reevesii ),头、颈侧面有黄色线状斑纹,背甲有三条纵走的隆起,后缘不呈锯齿状,雄体背部黑色,雌体呈棕色,腹面略带黄色,均有暗褐色斑纹,四肢较扁平,有爪,指、趾间具全蹼,产于中国、朝鲜和日本,其腹甲可入药 文体有六篆,巧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汉· 蔡邕《篆势》 (3) 又如:龟文(龟背所现的纹理);龟王(指龟类中的王者);龟龙(古人以龟、龙、麟、凤合称四灵);龟蛇(龟和蛇) (4) 龟甲 [tortoise-shell]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 合龟兆,视吉凶,观星辰风去之变,欲以成胜立功,臣以为难。——《尉缭子·武议》 (5) 又如:龟玉(龟甲和宝玉。古时并为国家重器);龟坼(天旱地裂,纹如龟甲);龟筒(大龟甲、龟壳);龟灼(用火灼龟甲。比喻才智之士容易招损);龟卜(灼龟甲来预卜吉凶,是古时占卜的一种方法);龟兆(古时占卜时显现在龟甲上可借以预测吉凶的兆纹);龟骨(古时用于占卜的龟甲);龟筮(即卜筮。古代卜用龟甲,筮用蓍草);龟贝(古货币名) (6) 奸妇的丈夫——用作骂人语。唐时乐户皆着绿头巾,而龟之头亦暗绿色,后遂称着绿头巾者为龟。又以乐户妻女皆歌妓,故俗称开妓院及纵妻行淫者为龟 [cuckold]。如:龟奴(妓院里的男仆);龟子(指鸨母的丈夫或妓院里的男仆;又指妻子与其他异性有不正当关系的男子) (7) 男生殖器 [pennis] 今老爹…大身材,一表人物,也曾吃药养龟。——《金瓶梅词话》 (8) 通“皲”( jūn)。皮肤冻裂 [skin chaps] 词性变化◎ 龟龜 guī 〈形〉 (1) 高隆 [projecting;sticking out] 新安王伯固,字 牢之, 世祖之第五子也,生而龟胸,目通睛扬白。——《陈书·新安王伯固传》 (2) 又如:龟胸(胸骨凸起,状似龟背。即鸡胸) (3) 比喻高寿 [aged] 坐享龟龄鹤,稳佩金鱼玉带,常近赭黄袍。——宋· 侯寘《水调歌头·为郑子礼提刑寿》 借向蜉蝣辈,宁知龟鹤年。——晋· 郭璞《游仙》 (4) 又如:龟寿(比喻高寿);龟鹄(龟和鹄。比喻长寿);龟龄(比喻长寿);龟龄鹤寿(比喻人高寿);龟鹤遐寿(比喻长寿) (5) 另见 jūn;qiū |
词性变化: |
◎ 龟 龜 guī 〈形〉 (1) 高隆 [projecting;sticking out] 新安王伯固,字 牢之, 世祖之第五子也,生而龟胸,目通睛扬白。——《陈书·新安王伯固传》 (2) 又如:龟胸(胸骨凸起,状似龟背。即鸡胸) (3) 比喻高寿 [aged] 坐享龟龄鹤,稳佩金鱼玉带,常近赭黄袍。——宋· 侯寘《水调歌头·为郑子礼提刑寿》 借向蜉蝣辈,宁知龟鹤年。——晋· 郭璞《游仙》 (4) 又如:龟寿(比喻高寿);龟鹄(龟和鹄。比喻长寿);龟龄(比喻长寿);龟龄鹤寿(比喻人高寿);龟鹤遐寿(比喻长寿) (5) 另见 jūn;qiū |
康熙字典: |
龜【亥集下】【龜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居追切《集韻》居逵切《韻會》居爲切,音騩。甲蟲之長。《說文》龜,外骨內肉者也。《玉篇》文也,進也。外骨內肉,天性無雄,以虵爲雄也。《爾雅·釋魚》十龜:一神龜,二靈龜,三攝龜,四寶龜,五文龜,六筮龜,七山龜,八澤龜,九水龜,十火龜。 又《爾雅·釋魚》龜三足,賁。《疏》龜之三足者名賁也。 又《廣雅》龜貝,貨也。《前漢·食貨志》天用莫如龍,地用莫如馬,人用莫如龜。 又星名。《石氏星經》天龜六星,在尾南漢中。 又地名。《春秋·桓十二年》公會宋公于龜。《杜註》宋地。 又山各。《詩·魯頌》奄有龜蒙。《毛傳》龜,山也。左傳,龜隂之田在山北。山今在山東兗州府泗水縣。 又背梁。《左傳·宣十二年》射麋麗龜。《杜註》麗,著也。龜背之隆高當心者。 又官名。《周禮·春官·龜人》掌六龜之屬。 又龜目,酒尊也。《禮·明堂位》周以黃目,蓋以龜目飾尊,今龜目黃。 又《廣韻》居求切,音鳩。龜兹,西域國名。《前漢·西域傳》龜兹,音鳩慈。 又《集韻》《韻會》袪尤切《正韻》驅尤切,音丘。龜兹,漢縣名。《前漢·地理志》上郡龜兹屬國都尉治。《註》應劭曰:音丘兹。師古曰:龜兹國人來降,處之於此,故名。○按龜兹之龜,有鳩、丘二音。 又《張衡·西京賦》摭紫貝,搏耆龜。搤水豹,馽潛牛。○按此則龜亦叶尤韻,不獨龜兹有丘、鳩二音也。 又《集韻》《韻會》俱倫切,音麋。《莊子·逍遙遊》宋人有善爲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爲事。《註》不龜,謂凍不皺瘃也。《釋文》舉倫反。 又叶於居切《易·損卦》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王褒·僮約》結網捕魚,繳鴈彈鳧。登山射鹿,入水擉龜。《正字通》龜本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