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 |
拼音: |
小库网提示您:点击可以发音哦 |
注音: | ㄓㄢ |
部首: | 魚 |
笔画: | 24画 |
五笔: | QOYG 在线打字练习 |
结构: | 左右 |
五行: | 水 |
笔顺: | ![]() |
异体字: | 鱔 鳣 |
英文翻译: | sturgeon |
诗句: | 查看带鱣字的诗词 |
同音: | 查看鱣字的同音字 |
词语: | 查看带鱣字的词语 |
成语: | 查看带鱣字的成语 |
取名: | 取带鱣字的好名字 |
康熙字典: |
鱣【亥集中】【魚部】 康熙筆画:24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張連切,音邅。《說文》鯉類也。《爾雅·釋魚》鱣。《註》大魚。似鱏而短鼻,口在頷下,體有邪行甲,無鱗,肉黃,大者長二三丈,江東呼爲黃魚。《陸璣·草木蟲魚疏》鱣出江海,三月中從河下頭來上,形似龍,銳頭,口在頷下,背上腹下皆有甲。今於盟津東石磧上鉤取之,大者千餘斤,可蒸爲。 又可爲鮓。魚子可爲醬。《詩·衞風》鱣鮪發發。《前漢·賈誼傳》橫江湖之鱣鯨。《註》師古曰:鱣,亦作鱏。 又《史記·建元以來年表》城陽頃王子封鱣。《註》索隱曰:縣名。 又《集韻》唐干切,音壇。義同。 又《集韻》《正韻》上演切,音善。同鱓。《後漢·楊震傳》有冠雀銜三鱣魚,飛集講堂前,都講取魚進曰:虵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註》續漢書,謝承書鱣皆作鱓。然則鱣鱓古字通也。《顏氏家訓》後漢書云:鸛雀銜三鱓魚,多假借爲鱣鮪之鱣。俗之學士因謂之鱣魚。按魏武四時食制,鱣魚大如五斗匳,長一丈。郭璞註爾雅,鱣長二三丈,安有鸛雀能勝一者,况三頭乎。鱣又純灰色,無文章也。鱓魚,長者不過三尺,大者不過三指,黃地黑文,故都講云:虵鱣,卿大夫服之象也。續漢書及搜神記亦說此事,皆作鱓字。孫卿云:魚鱉鰌鱣,及韓非說苑,皆曰鱣似蛇,作鱣字。假鱣字爲鱓字,其來久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