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 |
拼音: |
小库网提示您:点击可以发音哦 |
注音: | ㄜˋ |
部首: | 頁 |
笔画: | 15画 |
五笔: | PVDM 在线打字练习 |
结构: | 左右 |
五行: | 土 |
笔顺: | ![]() |
异体字: | 齃 額 |
英文翻译: | (nose) bridge |
诗句: | 查看带頞字的诗词 |
同音: | 查看頞字的同音字 |
词语: | 查看带頞字的词语 |
成语: | 查看带頞字的成语 |
取名: | 取带頞字的好名字 |
字义解释: |
頞è(ㄜˋ) ⒈.鼻梁:“举疾首蹙頞而相告。” |
意思详解: |
◎ 頞 è 〈名〉 (1) 鼻梁 [nasal bridge] 頞,鼻茎也。从页,安声。——《说文》 则辛頞鼻渊。——《素问·气厥论》 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孟子·梁惠王下》 (2) 又如:蹙頞(皱眉头) |
康熙字典: |
頞【戌集下】【頁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烏割切《集韻》《韻會》《正韻》阿葛切,音遏。《玉篇》鼻莖也。《孟子》疾首蹙頞而相告。《莊子·至樂篇》深矉蹙頞。 又《博雅》?也。 又《釋名》頞,鞍也。偃折如鞍也。 又幽頞,獸名。《山海經·幽頞贊》幽頞似猴,俾愚作智。觸物則笑,見人佯睡。好用小慧,終是嬰繫。 又《玉篇》亦作齃。《史記·蔡澤傳》魋顏蹙齃。《註》齃,烏葛反。 又音案。《史記·西南夷傳》秦時常頞略通五尺道。《註》頞,音案。孚遠曰:常頞,疑人姓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