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 |
拼音: |
小库网提示您:点击可以发音哦 |
注音: | ㄒ一ˊ |
部首: | 阝 |
笔画: | 17画 |
五笔: | BJXO 在线打字练习 |
结构: | 左右 |
五行: | 金 |
笔顺: | ![]() |
异体字: | 濕 |
英文翻译: | low damp land marsh swamp |
组词: | 原隰 皇隰 郊隰 邱隰 管隰 隰皋 皋隰 隰垧 陵隰 畛隰 |
诗句: | 查看带隰字的诗词 |
同音: | 查看隰字的同音字 |
词语: | 查看带隰字的词语 |
成语: | 查看带隰字的成语 |
取名: | 取带隰字的好名字 |
字义解释: |
隰xí(ㄒ一ˊ) ⒈.低湿的地方:“山有榛,隰有苓”。 ⒉.新开垦的田。 |
意思详解: |
◎ 隰 xí 〈名〉 (1) (形声。阜:土山,与土地有关。本义:低湿之地) (2) {同本义}[swamps] 隰,阪下湿也。——《说文》 下湿曰隰。——《尔雅·释地》。李注:“谓土地窊下常阻洳,名为隰也。又,可食者曰原,陂者曰阪,下者曰隰。” 上平曰原,下平曰隰。——《公羊传·昭公元年》 原隰底绩。——《书·禹贡》 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周礼·大司徒》 牧隰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隰皋,水厓下湿。” 平原之隰。——《管子·形势》。注:“下泽也。” 丘隰水潦。——《淮南子·时则》 山有榛,隰有苓。——《诗·邶风·简兮》 南望原隰。——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隰草(低湿地方所生长的草);隰皋(水边低洼,生长牧草的地方) (4) 新开垦的田地 [newly cultivated farm]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诗·周颂·载芟》 |
康熙字典: |
隰【戌集中】【阜部】 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唐韻》似入切《集韻》《韻會》《正韻》席入切,音習。《爾雅·釋地》下濕曰隰。《說文》阪下濕也。《釋名》隰,蟄也。蟄,濕意也。《書·禹貢》原隰底績。《詩·邶風》山有榛,隰有苓。《公羊傳·昭元年》下平曰隰。 又《詩·周頌》徂隰徂畛。《箋》隰謂新發田也。《疏》隰,指地形而言,則是未嘗墾發,故知謂新發田也。 又《左傳·桓三年》逐翼侯于汾隰。《註》汾隰,汾水邊也。《後漢·西羌傳》昔晉侯敗北戎于汾、隰。《註》二水名。○按汾隰,當從左傳註。 又地名。《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隰郕。《註》在懷縣西南。《前漢·地理志》西河郡隰成。 又《左傳·文十六年》先君蚡冒,所以服陘隰也。《註》陘隰,地名。 又《廣韻》州名。左傳曰:重耳居蒲,卽隰川州,故蒲城是也。漢爲蒲子縣後,魏齊周之閒爲沁州。隋爲隰州,以州前有泉下濕,蓋取下濕之義名之也。 又姓。《左傳·僖九年》齊隰朋帥師會秦師,納晉惠公。 又《集韻》悉協切,音燮。人名。春秋傳有公子隰。○按春秋襄八年,鄭人侵蔡,獲蔡公子燮。燮,榖梁傳作溼。釋文,溼,本又作隰,又音燮,是隰直與燮通用,不特音同也。《玉篇》同。《集韻》或作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