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 |
拼音: |
小库网提示您:点击可以发音哦 |
注音: | 一ㄠˋ 一ㄠ |
部首: | 覀 |
笔画: | 9画 |
五笔: | SVF 在线打字练习 |
结构: | 上下 |
五行: | 土 |
笔顺: | ![]() |
异体字: | 腰 |
汉英互译: | demand important must need shall want will ask for |
英文翻译: | necessary essential necessity |
组词: | 要犯 伦要 摘要 将要 要么 自要 要舟 要需 殷要 主要 伸要 着要 要不 要任 务要 |
诗句: | 查看带要字的诗词 |
同音: | 查看要字的同音字 |
词语: | 查看带要字的词语 |
成语: | 查看带要字的成语 |
取名: | 取带要字的好名字 |
字义解释: |
要yào yāo(一ㄠˋ 一ㄠ) ⒈.索取:要账。要价。 ⒉.希望,想:要强。要好。 ⒊.请求:她要我给她读报。 ⒋.重大,值得重视的:重要。要人。要领。纲要。要言不烦。 ⒌.应该,必须:须要。 ⒍.将(jiāng):将要。快要。 ⒎.如果,倘若:要是。 ⒏.表选择:要么。要不。要不然。 |
意思详解: |
◎ 要 yāo 〈名〉 (1) (象形。小篆字形。中间象人形,两旁为两手形。表示两手叉腰。本义:人腰) (2) “腰”的古字 [waist] 昔者,楚灵王好细要。——《墨子》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楚辞》 故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带之。——《荀子·礼论》 (3) 又如:要膂(腰和脊骨。比喻重要部位);要章(腰间所佩的印);要支(腰肢) (4) 五服之一。古代指离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区 [suburb]。如:要服(古代王畿以外按距离分为五服。相传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为要服);要荒(要服和荒服。古称王畿外极远之地为荒服,泛指远方之国);要蛮(极偏远的蛮荒之地) (5) 姓 词性变化◎ 要 yāo〈动〉 (1) 约请;邀请 [invite]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晋· 陶潜《桃花源记》 张良出,要 项伯。——《史记·项羽本纪》 石崇每要客燕集。——《世说新语·汰侈门》 (2) 又如:要引(邀迎荐举);要约(邀约;邀请) (3) 约言。以明誓的方式就某事作出庄严的承诺或表示某种决心。亦指所订立的誓约、盟约 [ally;promise;pledge] 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唐· 崔湜《寒垣行》 (4) 又如:要约(立盟;立约;约定);要契(契约;盟约) (5) 通“徼”( jiǎo)。探求;求取 [seek;pursue] 不庶几,不要幸。——《晏子春秋·内篇问下》。孙星衍云:“要与徼通。” 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孟子·告子上》。赵岐注:“要,求也。” 要利之人,犯危何益?——《吕氏春秋·爱类》。高诱注:“要,徼也。” (6) 又如:要禄(求取利禄);要福(祈求幸福) (7) 通“邀”。拦阻;截击 [intercept] 使数人要于路。——《孟子·公孙丑下》 且前日要政, 政徒以老母。——《史记·刺客列传》 张良出,要 项伯。——《史记·项羽本纪》 (8) 又如:要勒(遮拦;阻挡);要御(拦阻控制);要路(拦路;遮道) (9) 迎候;迎接 [meet]。如:要途(迎于中途);要候(中途等候;迎候);要道(遮道;迎候于路上) (10) 约束;禁止 [keep within bounds;restrain;prohibit]。如:要约(控制;约束);要时(限约时间) (11) 通“约”( yuē)。胁迫 [force;coerce] 明神洋蠲要盟。——《左传·襄公九年》 且要盟无质。 虽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 以要晋国之成。——《国语·晋语三》 (12) 又如:要市(以要挟手段谋取利益或迫使对方满足自己的某种要求);要劫(胁迫劫待) (13) 和;会合 [join;meet]。如:要结(结合;邀引交结) (14) 审察;核实 [examine;verify;check]。如:要囚(审察囚犯的供辞);要知(书简套语。鉴察,察知) (15) 另见 yào |
词性变化: |
◎ 要 yāo 〈动〉 (1) 约请;邀请 [invite]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晋· 陶潜《桃花源记》 张良出,要 项伯。——《史记·项羽本纪》 石崇每要客燕集。——《世说新语·汰侈门》 (2) 又如:要引(邀迎荐举);要约(邀约;邀请) (3) 约言。以明誓的方式就某事作出庄严的承诺或表示某种决心。亦指所订立的誓约、盟约 [ally;promise;pledge] 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唐· 崔湜《寒垣行》 (4) 又如:要约(立盟;立约;约定);要契(契约;盟约) (5) 通“徼”( jiǎo)。探求;求取 [seek;pursue] 不庶几,不要幸。——《晏子春秋·内篇问下》。孙星衍云:“要与徼通。” 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孟子·告子上》。赵岐注:“要,求也。” 要利之人,犯危何益?——《吕氏春秋·爱类》。高诱注:“要,徼也。” (6) 又如:要禄(求取利禄);要福(祈求幸福) (7) 通“邀”。拦阻;截击 [intercept] 使数人要于路。——《孟子·公孙丑下》 且前日要政, 政徒以老母。——《史记·刺客列传》 张良出,要 项伯。——《史记·项羽本纪》 (8) 又如:要勒(遮拦;阻挡);要御(拦阻控制);要路(拦路;遮道) (9) 迎候;迎接 [meet]。如:要途(迎于中途);要候(中途等候;迎候);要道(遮道;迎候于路上) (10) 约束;禁止 [keep within bounds;restrain;prohibit]。如:要约(控制;约束);要时(限约时间) (11) 通“约”( yuē)。胁迫 [force;coerce] 明神洋蠲要盟。——《左传·襄公九年》 且要盟无质。 虽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 以要晋国之成。——《国语·晋语三》 (12) 又如:要市(以要挟手段谋取利益或迫使对方满足自己的某种要求);要劫(胁迫劫待) (13) 和;会合 [join;meet]。如:要结(结合;邀引交结) (14) 审察;核实 [examine;verify;check]。如:要囚(审察囚犯的供辞);要知(书简套语。鉴察,察知) (15) 另见 yào |
康熙字典: |
要【申集下】【襾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唐韻》於霄切《集韻》《韻會》伊消切,音邀。《博雅》約也。《論語》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註》久要,舊約也。《左傳·哀十四年》使季路要我,吾無盟矣。 又求也。《孟子》脩其天爵,以要人爵。 又?也。《詩·魏風》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又會也。《禮·樂記》要其節奏。《註》要,猶會也。《釋文》要,一遙反。 又《廣韻》勒也。 又劫也。《前漢·文帝紀》上自欲征匈奴,羣臣諫不聽,皇太后固要,上乃止。 又劾也,察也。《周禮·秋官·鄕士》異其死之罪而要之。《疏》要,劾實也。《書·康誥要囚傳》要察囚情,得其辭以斷獄。 又衞圻之外,謂之要服。《書·禹貢》五百里要服。 又姓。《通志·氏族略》吳人要離之後,漢有河南令要兢,唐建中朔方大將軍要珍。 又水名。《水經注》濡水,又東南流與要水合。 又靑要,山名。《山海經》靑要之山,寔惟帝之密都。 又高要,縣名。《一統志》屬廣州府。 又與腰通。《說文》身中也,象人要自之形。今作腰。別詳肉部。 又《廣韻》於笑切。讀去聲。《篇海》凡要也,要會也。《孝經》先王有至德要道。《晉書·宣帝紀》軍事大要有五。 又《論語》久要,亦讀去聲。《王安石·老人行》古來人事已如此,今日何須論久要。叶入誚韻。 又《集韻》伊鳥切,音杳。與騕同。騕褭,良馬名。或作要。 又以紹切,音。與偠同。偠紹或作要紹。舒緩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