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 |
拼音: |
小库网提示您:点击可以发音哦 |
注音: | ㄌㄞˊ |
部首: | 艹 |
笔画: | 10画 在线打字练习 |
结构: | 上下 |
五行: | 木 |
笔顺: | ![]() |
异体字: | 萊 |
英文翻译: | goosefoot weed fallow field |
组词: | 莱氏 莱孱 莱衣 寇莱 老莱服 伊莱 莱朱 莱公 莱菔 莱夷 莱州湾 空莱 燔莱 蓬莱山 莱索托 |
诗句: | 查看带莱字的诗词 |
同音: | 查看莱字的同音字 |
词语: | 查看带莱字的词语 |
成语: | 查看带莱字的成语 |
取名: | 取带莱字的好名字 |
字义解释: |
莱lái(ㄌㄞˊ) ⒈.藜。 ⒉.〔莱菔〕萝卜的别称。 ⒊.古代指郊外轮休的田,亦指田废生草:“政烦赋重,田莱多荒”。 |
意思详解: |
◎ 莱 萊 lái 〈名〉 (1) (形声。从艸,来声。本义:草名。即藜) (2) 草名,又名藜 [lamb’s-quarters]。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生田间、路边、荒地、宅旁等地,为古代贫者常食的野菜 莱,蔓华也。——《说文》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诗·小雅·南山有台》 (3) 郊外休耕的田 [unrotated land]。如:莱田(荒地) (4) 古国名 [Lai state]。今山东省黄县东南有莱子城即古莱国旧址。如:莱夷(古国名。殷周时分布在今山东半岛东北部。鲁襄公六年为齐所灭) (5) 姓 莱驹为右。(莱驹作晋侯的车右武士。)——《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词性变化◎ 莱萊 lái 〈动〉 (1) 长满杂草 [overgrow with weeds] 莱五十亩。——《周礼·遂人》 莱,野也。——《越绝书·吴内传》 田卒污莱。——《诗·小雅·十月之交》 (2) 除草 [weed] 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周礼·地官·山虞》 |
词性变化: |
◎ 莱 萊 lái 〈动〉 (1) 长满杂草 [overgrow with weeds] 莱五十亩。——《周礼·遂人》 莱,野也。——《越绝书·吴内传》 田卒污莱。——《诗·小雅·十月之交》 (2) 除草 [weed] 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周礼·地官·山虞》 |
康熙字典: |
萊【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洛哀切《正韻》郞才切,音來。《說文》蔓華也。《玉篇》藜草也。《詩·小雅》北山有萊。《疏》萊,草名。其葉可食。 又《周禮·地官·縣師》辨其夫家人民田萊之數。《註》萊,休不耕者。郊內謂之易,郊外謂之萊。 又《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註》萊,除其草萊也。《詩·小雅》田卒汙萊。《註》萊,草穢。 又地名。《書·禹貢》萊夷作牧。《齊語》通齊國之魚鹽于東萊。《註》東萊,齊東萊夷也。 又山名。《山海經》萊山,其木多檀楮。 又姓。《孟子》苦伊尹、萊朱。《趙岐註》萊朱,湯賢臣仲虺是也。《左傳·文二年》萊駒爲右。 又《韻補》音黎。《郭璞·遊仙詩》朱門何足榮,未若託蓬萊。臨泉揖淸波,陵岡掇丹荑。 又《廣韻》落代切,音賴。義同。《爾雅》作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