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本站地址:  
返回首页   返回字典词典   二维码生成器  3d魔方  Adobe软件  tiktok副业  男生头像黑白  工具  学习jQueryEasyUI  学习Perl 
膏 字的意思-查字典-小库网
文字:膏的意思-膏的解释-小库网
拼音:
小库网提示您:点击可以发音哦
注音:ㄍㄠ ㄍㄠˋ
部首:
笔画:14画
五笔:YPKE
在线打字练习
结构:上下
五行:
笔顺:小库网
汉英互译:cream fat grease oil ointment paste
英文翻译:grease fat paste ointment
组词: 销膏 研膏 肥膏 芙蓉膏 膏渟 膏沃 膏脂 熏膏 梨膏糖 波律膏 药膏 恩膏 人鱼膏 榆膏 玉龙膏
诗句:查看带膏字的诗词
同音:查看膏字的同音字
词语:查看带膏字的词语
成语:查看带膏字的成语
取名:取带膏字的好名字
字义解释: gāo gào(ㄍㄠ ㄍㄠˋ)
⒈.肥,肥肉:膏粱(肥肉、细粮)。膏腴。膏沃。
⒉.脂油:春雨如膏。膏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⒊.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意思详解: ◎ 膏 gāo
〈名〉
(1) (形声。从肉,高声。从肉,表示与肉体有关。本义:溶化的油脂,无角动物的油脂)
(2) 同本义 [fat;grease;oil]
膏,肥也。——《说文》。按,膏者,脂也。凝者曰脂,释者曰膏。
无角者膏。——《大戴礼记·易本命》
膏者,神之液也。——《春秋·玄命苞》
内热溲膏。——《庄子·则阳》
膏之下。——《左传·成公十年》。注:“心下为膏。”
雉膏不食。——《易·鼎》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卫风·伯兮》
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三国志·周瑜传》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韩愈《答李翊书》
(3) 又如:膏液(动植物体内或植物果实内的油脂);膏泽脂香(指油脂类的化妆品);膏髓(脂膏与骨髓);膏馥(膏脂的香味)
(4) 肥肉 [fat meat]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孟子·告子上》
(5) 又如:膏鲜(指鱼肉一类食物);膏蟹(食用蟹的一种);膏肉(泛指脂肉)
(6) 特指油灯 [oil lamp]
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唐· 韩愈《答李翊书》
(7) 又如:膏明(灯火照明);膏映(谓灯光照射);膏晷(灯光与日影)
(8) 浓稠的糊状物。引申为药膏 [paste;cream;ointment]。如:软膏;牙膏;药膏;膏饧(饴糖)
(9) 指物之精华 [essence]。如:膏髓(比喻事物的精华)
(10) 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 [fat in the heart]
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左传·成公十年》
(11) 又如:膏肓(指心灵深处。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隔膜之间的隔膜为肓)
(12) 制成相当细长的而常常是圆柱形的化妆品 [stick]。如:润肤膏;唇膏

词性变化

◎ 膏 gāo
〈形〉
(1) 肥沃 [fertile]
膏壤二千里。——《史记·齐太公世家》
膏田满野。——仲长统《昌言·理论》
(2) 又如:膏脉;膏土(肥沃的土壤);膏田(良田。肥沃的田);膏畴(肥沃的田地);膏壤(肥沃的土地)
(3) 甘美 [sweet]
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礼记·礼运》
(4) 又如:膏露(甘露);膏泉(甘泉);膏乳(比喻甜美的果汁与山泉)
(5) 另见 gào
词性变化: ◎ 膏 gāo
〈形〉
(1) 肥沃 [fertile]
膏壤二千里。——《史记·齐太公世家》
膏田满野。——仲长统《昌言·理论》
(2) 又如:膏脉;膏土(肥沃的土壤);膏田(良田。肥沃的田);膏畴(肥沃的田地);膏壤(肥沃的土地)
(3) 甘美 [sweet]
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礼记·礼运》
(4) 又如:膏露(甘露);膏泉(甘泉);膏乳(比喻甜美的果汁与山泉)
(5) 另见 gào
康熙字典: 膏【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音高。《說文》肥也。《韻會》凝者曰脂,澤者曰膏。一曰戴角者脂,無角者膏。《元命包》膏者,神之液也。《易·鼎卦》雉膏不食。《晉語》不能爲膏,而祗離咎也。《註》膏,肥也。《又》夫膏之性,難正也。《註》膏,肉之肥者。《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狶膏棘軸。《註》狶膏,豬脂也。
又《博雅》人一月而膏。《左傳·成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註》心下爲膏。
又《正韻》澤也。《博雅》膏,滑澤也。《易·屯卦》屯其膏。《疏》正義曰:膏謂膏澤也。
又脣脂,以膏和丹作之,亦曰膏。《詩·衞風》豈無膏沐,誰適爲容。
又甘也。《禮·禮運》天降膏露。《註》膏,猶甘也。
又凡樹理之白者皆曰膏。《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膏物。《註》鄭司農曰:膏物,謂楊柳之屬,理致且白如膏。
又五穀之滑者皆曰膏。《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註》郭曰:言味好,皆滑如膏。
又《唐韻》古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號切,音誥。潤也。《詩·曹風》芃芃黍苗,隂雨膏之。《釋文》膏,古報反。《禮·內則》脂膏以膏之。《釋文》膏之,古報反。◎按劉鑑經史動靜字音,凡脂膏之膏則讀平聲,用以潤物曰膏,則讀去聲。

小库网-热门查询

jiǔ
quǎn
yòng
dàn
rèn
jié
cún
xún
kuàng
jià jiè jie
guǎng
jūn
ruǎn
tān
kùn
háng kēng
yōng yòng
bǎn
bèi
kūn
xián
shě shè
gāi
mài
dǐ chí
bǎn
gòu
kuǎ
bǐng
zhēn
lèi
jié jiá
zán zá zǎ
zhū
jiù
qín
liáng liàng
yáng yàng
wěn
quán
bà ba pí
xiǎn
gòng hǒng gǒng
ǒu
zuó zé
gǔn
guó
náo
ruì
chēn
shū
yìn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