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 |
拼音: |
小库网提示您:点击可以发音哦 |
注音: | ㄓ ㄓˋ |
部首: | 矢 |
笔画: | 8画 |
五笔: | TDKG 在线打字练习 |
结构: | 左右 |
五行: | 火 |
笔顺: | ![]() |
异体字: | 智 |
汉英互译: | be aware of be in charge of inform know notify realize |
英文翻译: | know perceive comprehend |
组词: | 料知 谕知 先知 益知 迪知 良知 知举 稔知 知丘 知名 意知 了知 故知 知心 知务 |
诗句: | 查看带知字的诗词 |
同音: | 查看知字的同音字 |
词语: | 查看带知字的词语 |
成语: | 查看带知字的成语 |
取名: | 取带知字的好名字 |
字义解释: |
知zhī zhì(ㄓ ㄓˋ) ⒈.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⒉.使知道:通知。知照。 ⒊.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 ⒋.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⒌.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⒍.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
意思详解: |
◎ 知 zhī 〈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 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 同本义 [know]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3)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4)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知不道(不知道);知兵(通晓军事);知古今(识古通今);知足不辱(自知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知命不忧(识天命者无忧虑) (5) 懂得,了解,理会 [understand]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史记·李将军列传》 食马者不知。——唐· 韩愈《杂说》 (6) 又 真不知马。 人非生而知之者。——唐· 韩愈《师说》 不知御。——明· 刘基《卖柑者言》 知幸与不幸。——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7) 又如:知道眉高眼低(比喻懂事);知窍(能见机行事;知趣);知局(知趣);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知心着意(彼此了解,心意投合);知我(深切了解我);知好歹(明白道理,懂事);知情识趣(懂情意,善体贴);知高识底(说话、做事懂得掌握分寸) (8) 主持;管理 [administer]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 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 夜开金殿看星河,宫女知更月明里。——王建《温泉宫行》 (9) 又如:知更(主管更漏);知内外事(主持内政和外交事务);知客寮(寺院中的接待客);知印(主持用印);知贡举(唐宋时特派主持进士考试的大臣) (10) 识别;区别 [distinguish] 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淮南子》 (11) 又如:知时达变(识时务,善变通);知人则哲(能识别人的贤愚善恶就聪明) (12) 赏识 [appreciate]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卢仝《有所思》 (13) 又如:知爱(赏识喜爱);知器(赏识,器重);知遇(赏识;优待);知怜(赏识爱护);知重(赏识;看重) (14) 要好 [be close friends]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 张胜相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15) 又如:知慰(关心;抚慰);知契(知心投合) (16) 感到,感觉,察觉 [perceive] [君主]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而终不自知。——《吕氏春秋·情欲》 识者固知。——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7) 参与 [participate in;have a hand in] 高、 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 角,国子知之。——《左传·成公十七年》 词性变化◎ 知 zhī〈名〉 (1) 知识 [knowledge]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论语·子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 又如:求知欲;真知灼见;无知;通过努力学习,可以由无知转化为有知 (3) 知觉 [consciousness]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死而有知,有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4) 知己 [bosom friend] 绝宾客之知。——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李商隐《凉思》 (5) 又如:知心腹(亲信) (6) “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wisdom;ability] 故夫知效一官。——《庄子·逍遥游》 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汝多知乎?——《列子·汤问》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荀子·劝学》 大知而察。——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知力(才智能力);知士(才智之士) |
词性变化: |
◎ 知 zhī 〈名〉 (1) 知识 [knowledge]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论语·子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 又如:求知欲;真知灼见;无知;通过努力学习,可以由无知转化为有知 (3) 知觉 [consciousness]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死而有知,有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4) 知己 [bosom friend] 绝宾客之知。——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李商隐《凉思》 (5) 又如:知心腹(亲信) (6) “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wisdom;ability] 故夫知效一官。——《庄子·逍遥游》 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汝多知乎?——《列子·汤问》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荀子·劝学》 大知而察。——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知力(才智能力);知士(才智之士) |
康熙字典: |
知【午集中】【矢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唐韻》陟离切《集韻》《韻會》珍離切《正韻》珍而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又《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又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又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 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又《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註》匹也。 又《廣韻》欲也。《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又猶記憶也。《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又猶主也。《易·繫辭》乾知大始。《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又《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黃帝素問》二刺則知。《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又藥名。《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又地名。《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又《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又姓。《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又《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