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 |
拼音: |
小库网提示您:点击可以发音哦 |
注音: | ㄌ一ˋ ㄩㄝˋ |
部首: | 木 |
笔画: | 9画 在线打字练习 |
结构: | 左右 |
五行: | 木 |
笔顺: | ![]() |
异体字: | 櫟 |
英文翻译: | chestnut-leaved oak oak |
组词: | 麻栎 栎阳 栎材 柞栎 散栎 栎橿子 栎辐 栎梂 栎社 樗栎 栎树 |
诗句: | 查看带栎字的诗词 |
同音: | 查看栎字的同音字 |
词语: | 查看带栎字的词语 |
成语: | 查看带栎字的成语 |
取名: | 取带栎字的好名字 |
字义解释: |
栎lì yuè(ㄌ一ˋ ㄩㄝˋ) ⒈.落叶乔木,叶子长椭圆形,结球形坚果,叶可喂蚕;木材坚硬,可制家具,供建筑用,树皮可鞣皮或做染料。亦称“麻栎”、“橡”;通称“柞树”。 |
意思详解: |
◎ 栎 櫟 lì 〈名〉 (1) 即“麻栎”。通称“柞树” [sawtooth oak] 栎,栎木也。——《说文》 山有苞栎。——《诗·秦风·晨风》 白于之山,下多栎檀。——《山海经·西山经》 槠栎草斗之实。——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2) 一种落叶乔木,花黄褐色,果实叫橡子或橡斗。木材坚硬,可制家具,供建筑。树皮可鞣皮或做染料。叶子可喂柞蚕。另有一种栓皮栎,树皮质地轻软,富有弹性,是制造软木的主要原料 山有苞栎,隰有六駮。——《诗·秦风·晨风》 (3) 又如:栎散(栎木一类无用的木料);栎樗(比喻无用之材。作为才质不好的谦词) (4) 栏杆之类 [railing;banisters;balustrade] 建章宫后阁重栎中,有物出焉。——《史记》 (5) 古都邑名,春秋时郑国别都 [capital of Li],在今河南省禹县 词性变化◎ 栎櫟 lì 〈动〉 (1) 刮;敲;搏击 [strike] 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史记·楚元王世家》 栎雌妒异,倏来忽往。——潘岳《射雉赋》 (2) 啮咬 [chew] 以牙栎之,裁断皮出血。——《艺文类聚》引《广志》 (3) 另见 yuè |
词性变化: |
◎ 栎 櫟 lì 〈动〉 (1) 刮;敲;搏击 [strike] 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史记·楚元王世家》 栎雌妒异,倏来忽往。——潘岳《射雉赋》 (2) 啮咬 [chew] 以牙栎之,裁断皮出血。——《艺文类聚》引《广志》 (3) 另见 yuè |
康熙字典: |
櫟【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卽狄切,音歷。《說文》木也。《邢昺曰》似樗之木。《詩·秦風》山有苞櫟。《疏》引《爾雅》云:櫟,其實梂,橡也。《陸璣疏》秦人謂柞櫟爲櫟,其子房生爲梂。河内人謂木蓼爲櫟,椒榝之屬也。其子亦房生,此秦詩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 又不材之木也。《莊子·人閒世》匠石見櫟社樹,其大蔽牛,觀者如市,匠石不顧。 又不生火之木也。《淮南子·時則訓》十二月,其樹櫟。《高誘註》木不生火,惟櫟爲然。 又地名。《春秋·桓十五年》鄭伯突入于櫟。 又鳥名。《山海經》天帝之山有鳥,黑文而赤翁,名曰櫟。 又與擽通。《詩·周頌》鞉磬柷圉。《疏》圉狀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刻以木長尺櫟之。 又《唐韻》以灼切,音鑰。櫟陽,縣名。《前漢·地理志》屬左馮翊。 又《集韻》式灼切,音爍。地名。在晉。 又《集韻》歷各切,音洛。《詩·秦風》山有苞櫟,隰有六駁。《唐韻》櫟駁通叶,無二音。 又《唐韻》魯刀切,音勞。《史記·楚元王世家》?詳爲羹盡櫟釜。《漢書》作轑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