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 |
拼音: |
小库网提示您:点击可以发音哦 |
注音: | ㄒ一ㄝˊ |
部首: | 十 |
笔画: | 6画 在线打字练习 |
结构: | 左右 |
五行: | 水 |
笔顺: | ![]() |
异体字: | 協 勰 旪 |
汉英互译: | assist common joint |
英文翻译: | be united cooperate |
组词: | 协附 和协 衔协 协揆 协判 协作 协妙 允协 政协 协定 协统 协韵 毕协 协亮 协穆 |
诗句: | 查看带协字的诗词 |
同音: | 查看协字的同音字 |
词语: | 查看带协字的词语 |
成语: | 查看带协字的成语 |
取名: | 取带协字的好名字 |
字义解释: |
协xié(ㄒ一ㄝˊ) ⒈.共同合作,和洽:协商。协定。协和。协调(tiáo )。协议。 ⒉.帮助,辅助:协助。协同。协理。 |
意思详解: |
◎ 协 協 xié 〈形〉 (1) (会意。从办,从十。办亦声。办( xié)表示同力。十,表示众多。合起来表示众人同力。本义:和睦;融洽) (2) 同本义 [harmonious;in amity with] 協,众之同和也。——《说文》 协和万邦。——《书·尧典》。传:“合也。” 协用五纪。——《书·洪范》。传:“和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资治通鉴》 与彼协心。 协规同力。 声律相协而八音生。——《太玄·数》 (3) 又如:协允(合理公平);协气(和气);协恭(友好而同心协力);协睦;协畅;协调;协泰(协和安泰) (4) 合;共同 [joint;common] 纪农协功。——《国语·周语》。注:“同也。” 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书·盘庚下》。孔传:“汝无共怒我,合比凶人而妄言。” (5) 又如:协谋(共同谋略);协爱(共同热爱);协庆(共同庆贺);协比(勾结在一起做坏事。即朋比) 词性变化◎ 协協 xié 〈动〉 (1) 调和;调整 [mediate] 协此四国。——《礼记·孔子闲居》 (2) 又如:协正(调整而使之正确);协序(调和使有规律);协律(调和音乐律吕,使之和谐);协顺(调和使如意) (3) 帮助 [assist]。如:协饷(由税收富裕的省调济拨款协助贫困省);协济(接济);协飞熊(相传周文王梦见飞熊,占卜得要贤臣。后果遇姜尚。比喻帝王得贤之征兆) (4) 顺服 [obey] 上帝时歆,下民祗协。——《书·微子之命》 (5) 又如:协从;协附(依附);协服 (6) 用同“胁”。逼迫 [force] 余皆协从。——《金声玉振集》 (7) 怀抱 [cherish]。如:协孕(怀孕);协私网上;协情 (8) 符合 [conform] 实有爽德,协于丹朱。——《国语·周语上》 (9) 又如:协韵(符合韵律);协义(符合礼义);协句(协韵);协中(符合中庸) (10) 合并 [incorporate]。如:协意(合成一种意义) (11) 勾结 [collude with]。如:协党(结党);协比(勾结) ◎ 协 協 xié 〈名〉 (1) 清末新军的编制单位,在镇之下。三营为标,两标一协。相当于后代的旅 [brigade] 那本标三营,分防二协,都受他调遣。——《儒林外史》 (2) 又如:协台(副将) |
词性变化: |
◎ 协 協 xié 〈动〉 (1) 调和;调整 [mediate] 协此四国。——《礼记·孔子闲居》 (2) 又如:协正(调整而使之正确);协序(调和使有规律);协律(调和音乐律吕,使之和谐);协顺(调和使如意) (3) 帮助 [assist]。如:协饷(由税收富裕的省调济拨款协助贫困省);协济(接济);协飞熊(相传周文王梦见飞熊,占卜得要贤臣。后果遇姜尚。比喻帝王得贤之征兆) (4) 顺服 [obey] 上帝时歆,下民祗协。——《书·微子之命》 (5) 又如:协从;协附(依附);协服 (6) 用同“胁”。逼迫 [force] 余皆协从。——《金声玉振集》 (7) 怀抱 [cherish]。如:协孕(怀孕);协私网上;协情 (8) 符合 [conform] 实有爽德,协于丹朱。——《国语·周语上》 (9) 又如:协韵(符合韵律);协义(符合礼义);协句(协韵);协中(符合中庸) (10) 合并 [incorporate]。如:协意(合成一种意义) (11) 勾结 [collude with]。如:协党(结党);协比(勾结) ◎ 协 協 xié 〈名〉 (1) 清末新军的编制单位,在镇之下。三营为标,两标一协。相当于后代的旅 [brigade] 那本标三营,分防二协,都受他调遣。——《儒林外史》 (2) 又如:协台(副将) |
康熙字典: |
協【子集下】【十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旪《唐韻》《正韻》胡頰切《集韻》《韻會》檄頰切,音挾。《說文》衆之同和也。从劦,十聲。《書·堯典》協和萬邦。《臯陶謨》同寅協恭。 又《爾雅·釋詁》服也。《疏》協者,和合而服也。《書·微子之命》下民祇協。《晉書·虞溥傳》崇尚道素,廣開學業,讚協時雍,光揚盛化。 又《集韻》與劦通。《山海經》惟號之山,其風若劦。通作協。 又作汁。《周禮註》卿士汁日。《張衡·西京賦》五緯相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