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 |
拼音: |
小库网提示您:点击可以发音哦 |
注音: | ㄌㄩˇ ㄌㄡˊ |
部首: | 亻 |
笔画: | 13画 |
五笔: | WLVG 在线打字练习 |
结构: | 左右 |
五行: | 火 |
笔顺: | ![]() |
异体字: | 偻 軁 婁 |
英文翻译: | humpback surname |
诗句: | 查看带僂字的诗词 |
同音: | 查看僂字的同音字 |
词语: | 查看带僂字的词语 |
成语: | 查看带僂字的成语 |
取名: | 取带僂字的好名字 |
字义解释: |
僂lǚ lóu(ㄌㄩˇ ㄌㄡˊ) ⒈.彎曲,屈曲。《左传·昭公七年》:“故其鼎銘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 ⒉.迅速;立刻。《荀子?儒效》:“彼寶也者,衣之不可衣也,食之不可食也,賣之不可僂售也。” |
康熙字典: |
僂【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樓。《說文》尫也。《六書故》曲背也。別作瘻。《穀梁傳·成元年》曹公于手僂。《淮南子·地形訓》西方高土,其人面末僂修頸,卬行。《白虎通》周公背僂。《莊子·達生篇》痀僂承蜩。 又屈也。《荀子·儒效篇》雖有聖人之知,未能僂指也。 又曲薄曰聚僂。《莊子·達生篇》聚僂之中,則爲之。《註》曲而可以聚物曰聚僂,畚筥之類是也。 又《集韻》《韻會》郞豆切,樓去聲。僂佝,短醜貌。 又《集韻》《韻會》隴主切,音縷。義同。 又僂句。《左傳·昭二十五年》臧昭伯如晉,臧會竊其寶龜僂句。《註》僂句,龜所出地名。 又《韻會》龍遇切,音慮。義同。《集韻》作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