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本站地址:  
返回首页   返回古典名著  

周书白话版

独孤信传


独孤信是云中人,原名如愿。


  魏氏开始崛起时,有三十六个部落,他的祖先伏留屯是部落首领,与魏氏一块兴起。


  祖父俟尼,在和平年间以家世清白从云中镇守武川,就把家安在那里。


  父亲库者,任领民酋长,从小就雄武豪迈,有节操义行,北方各州人都很敬佩他。


  独孤信容貌漂亮,仪表翩翩,善于骑马射箭。


  正光末年,与贺拔度等一块杀掉卫可孤,从此出名。


  后来由于北部边境发生战乱,避居中山,被葛荣捉住。


  独孤信年纪轻轻,喜欢修饰打扮,他的标志官阶的服饰与别人不一样,军中称他为“独孤郎”。


  尔朱氏击败葛荣后,任命独孤信为别将。


  跟随征伐韩娄,独孤信匹马挑战,活捉贼部渔阳王袁肆周,以战功授员外散骑侍郎。


  不久转任骁骑将军,镇守滏口。


  元颢进据洛阳,尔朱荣派独孤信为前锋,与元颢部下战于黄河北岸,将其击败。


  授安南将军,赐爵爰德县侯。


  建明初年,出任荆州新野镇将,兼任新野郡守。


  不久,升任荆州防城大都督,兼任南乡守。


  接连治理两个地方,都有名声政绩。


  贺拔胜出镇荆州,举荐独孤信任大都督。


  跟随贺拔胜攻克梁国下氵差戍,升武卫将军。


  贺拔胜之弟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以后,贺拔胜命令独孤信入函谷关,招抚贺拔岳的残余部众。


  当时太祖已经统率贺拔岳的军队,独孤信与太祖是同乡,从小就很要好,此时见面都很高兴。


  太祖就命令独孤信到洛阳办事,走到雍州时,大使元毗又派独孤信返回荆州。


  不久,征调独孤信入朝,魏孝武帝予以重任。


  孝武帝西迁时,事情极为突然,独孤信一个人骑着马,在沥水、涧水之间赶上他。


  孝武帝感叹地说:“武卫将军能够辞别父母,抛弃妻小,从那么远的地方赶来跟我。


  世道动乱,方识忠良,这难道是空话吗?”立即赏赐独孤信御马一匹,晋爵浮阳郡公,食邑一千户。


  当时,荆州虽被东魏占领,百姓之心还是眷怀本朝。


  于是任命独孤信为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兼任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大都督、荆州刺史,用来招抚荆州百姓。


  独孤信到武陶,东魏派弘农郡守田八能率领蛮人东部之众,在淅阳抗拒独孤信;又派都督张齐民率步兵骑兵三千人,绕到独孤信后路。


  独孤信对部众说:“现在我们兵力不足千人,而且前后都有敌人。


  如果回过头来攻击张齐民,敌人以为我军要逃跑,必然前来截击,不如先打败田八能。”于是奋起攻击,打败了田八能,张齐民也跟着溃败。


  独孤信乘胜袭击荆州。


  东魏刺史辛纂率兵出来迎战。


  荆州士人平民感念独孤信的恩泽,独孤信又临阵讲明利害,荆州守军分崩离析。


  独孤信乘机发兵进攻,辛纂大败,奔回城门,还没有来得及关上城门,已被独孤信部下的都督杨忠等人赶上杀死。


  事迹见《杨忠传》。


  三荆于是平定。


  就地任命他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东魏又派高敖曹、侯景等将领率军突然而至。


  独孤信认为敌众我少,率领部下逃到梁国。


  在那里住了三年,梁武帝才准许他回到北方。


  独孤信的父母住在太行山以东,梁武帝问他往哪里去,他回答说:“侍奉君主,决无二心。”梁武帝认为他很讲信义,送给他很多礼物。


  大统三年(537)秋天,独孤信到达长安。


  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有损国家的威望,就上书请求治罪。


  魏文帝交尚书讨论。


  七兵尚书、陈郡王元玄等商议,认为“边将督军,恭行上天之赏罚;军队被歼而至大败,国法不会放过。


  荆州刺史独孤如愿,身当重任,远袭襄、宛,斩杀敌军主帅辛纂,传示其首级于京师,论功应当赏赐。


  可惜他功绩未能善始善终,迅即沦落于他国,违背了朝廷的期望。


  然而他孤军数千,并无后援,贼众我寡,实难自保。


  皇恩已降,不应再绳之以法。


  从前秦国宽恕孟明,汉朝赦免广利,他们后来都能改过立功,名垂青史。


  拿今天来比拟古人,也有成规可循。


  臣等商议,请陛下赦免独孤信的罪过,恢复他原来的职务。”魏文帝下诏说:“独孤信荆、襄之战,实有大功。


  既遇强敌,力尽道阻,不肯降贼,还朝无路,权宜之计,不足为错。


  避难江南,履顺入险,情义始终,实可赞叹。


  况且谦虚退让,诚心谢罪,如果只商议降恩免罪,则不合随势而宜、变通事理之道。


  可转任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衔,其使持节、仪同三司、浮阳郡公之官爵照旧。”不久任领军。


  随从太祖收复弘农,攻克沙苑。


  改封河内郡公,食邑增加二千户。


  当时俘虏中有独孤信的亲属,才知道父亲已经去世,于是公告于众,为之服丧守孝。


  随即被起用为大都督,率军与冯翊王元季海进入洛阳。


  颍、豫、襄、广、陈留等地相继诚心归附。


  四年,东魏将领侯景等人率军围攻洛阳。


  独孤信据守金墉城,随着敌军的进攻方向予以抵御,坚持了十几天,等到太祖抵达氵廛水东岸,侯景等人才撤军。


  独孤信与李远为右军,作战失利,东魏攻占洛阳。


  六年,侯景侵犯荆州,太祖命令独孤信与李弼从武关出兵。


  侯景撤军后,任命独孤信为大使,抚慰三荆。


  不久,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


  起初,地方官员昏庸懦弱,政令悖谬,百姓有冤上诉,多年不能裁定。


  独孤信到秦州后,公事再无积压。


  他以礼义教化百姓,劝他们耕田养蚕,过了几年,公私两家都富足起来,流离的百姓有数万家自愿归附。


  由于他诚信之名远近皆知,所以太祖赐名为“信”。


  七年,岷州刺史、赤水蕃王梁人山定起兵反叛,诏令独孤信前去征讨。


  不久,梁人山定被其部下杀死,梁人山定的子弟又收编其残余部众。


  独孤信就率兵奔向万年,驻兵三交口。


  贼众全力拒守,独孤信乘机从一条隐秘的小道进军稠松岭。


  贼众没有料到独孤信军队从这里打来,一看势头不对,便溃逃而去。


  独孤信乘胜追击,直达城下,贼众出城投降。


  加授太子太保。


  邙山之战时,大军失利。


  独孤信和于谨收集散兵从后面袭击,惊扰了齐神武追击的骑兵,各路兵马因此得以保全。


  十二年,凉州刺史宇文仲和占据州城不愿去职,太祖命令独孤信率领开府怡峰前去征讨。


  宇文仲和环城固守。


  夜里,独孤信命令诸将用冲梯进攻东北角,他亲自率领壮士袭击西南角,天明时将城攻克,活捉宇文仲和,俘虏百姓六千户,全都解送到长安。


  授为大司马。


  十三年,大军东征。


  当时因与蠕蠕为敌,令独孤信移守河阳。


  十四年,升柱国大将军,总括攻克下氵差、保卫洛阳、占领岷州、平定凉州等战功,增加封爵,听任他转授儿子们。


  于是,次子独孤善封魏宁县公,三子独孤穆封文侯县侯,四子独孤藏封义宁县侯,各食邑一千户;五子独孤顺封项城县伯,六子独孤陀封建忠县伯,食邑各五百户。


  独孤信在陇山以西多年,请求回朝,太祖不答应。


  有人从东魏来,又告诉他母亲去世的消息,独孤信公告于众,服丧守孝。


  当时魏太子与太祖巡视北部边境,顺便到河阳慰问独孤信。


  独孤信陈述哀苦之情,请求为母亲服满三年之丧,又不被允许。


  追赠独孤信之父库者为司空公,追封独孤信之母费连氏为常山郡君。


  十六年,大军东征,独孤信率领陇山以西数万人随军,到崤坂而回。


  升尚书令。


  六官建立后,任大司马。


  孝闵帝登基,升太保、大宗伯,晋封卫国公,食邑一万户。


  赵贵被处死后,独孤信以同谋罪被免职。


  家居不久,晋公宇文护又想杀掉他。


  由于独孤信一向很有名望,不打算公开他的罪过,就逼迫他在家自尽。


  当时独孤信五十五岁。


  独孤信风度宏深高雅,有奇谋大略。


  太祖开辟霸业时,只据有关中之地。


  由于陇山以西地势优越便利,所以委任独孤信镇守,受到百姓怀念,声威远震邻国。


  东魏将领侯景投奔梁国时,魏收写了一篇声讨梁国的檄文,假称独孤信据陇右而不听从宇文氏,声言东魏并无关西之忧,想以此来威胁梁国。


  独孤信在秦州时曾因打猎而天晚,骑马入城,帽子歪了一点。


  第二天,官吏、百姓有戴帽的,都学着独孤信的样子歪戴着。


  他就是这样被邻境和士人百姓所看重。


  长子独孤罗,原来住在东魏,就以次子独孤善为继承人。


  平定齐国以后,独孤罗来到。


  独孤善去世,又以独孤罗为继承人。


  独孤罗字罗仁。


  大象元年(579),任楚安郡守,授职仪同大将军。


  独孤善字伏陀,小时聪明慧颖,善于骑马射箭,以父亲的功绩,封为魏宁县公。


  魏废帝元年(552),又以父亲功勋,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衔,晋爵长安郡公。


  孝闵帝登基后,授河州刺史。


  由于父亲有罪,被免职后久居在家。


  保定三年(563),才被任命为龙州刺史。


  天和六年(571),承袭河内郡公,食邑三千户。


  随从高祖东征,以战功授上开府。


  不久,任兖州刺史,为政简切仁惠,百姓得以安宁。


  在职位上去世,时年三十八岁。


  追赠使持节、柱国、定赵恒沧瀛五州诸军事、定州刺史等衔。


  独孤信长女为周朝明敬皇后,第四女为元贞皇后,第七女为隋朝文献皇后。


  从周朝、隋朝到大唐,独孤氏三代都是帝王的母族、妻族,自古以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隋文帝登基后,下诏追赠独孤信为太师、上柱国以及冀、定、相、沧、瀛、赵、恒、氵名、贝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追封赵国公,食邑一万户,谥号为“景”。


  又追赠独孤信之父库者为使持节、太尉、上柱国以及定、恒、沧、瀛、平、燕六州诸军事、定州刺史,追封赵国公,食邑一万户,谥号为“恭”。


  追赠独孤信之母费连氏为太尉恭公夫人。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