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本站地址:  
返回首页   返回古典名著   朋友圈文案  笑声音效  闪白音效  数据管理源码  中国各省省会  合集  价值  学习Linux 

周书白话版

李昶传


李昶,顿丘临黄人,小名那。


  祖父李彪,在魏朝很有名气,任御史中丞。


  父亲李游,也有才能德行,被当时人所称赞。


  李游之兄李志,任南荆州刺史,李游随他到那里。


  适逢尔朱氏作乱,与李志都逃往长江以东。


  李昶性情严厉急躁,不乱交游,幼年时已经懂得写文章,在洛阳有些名声。


  当时洛阳刚刚设置明堂,李昶才十几岁,写了一篇《明堂赋》。


  虽然雄厚不足,但才气谋篇已经可观。


  读过这篇赋的人都说他“有家族的传统风尚”。


  首次拜见太祖时,太祖深表惊奇,多给资助,命令他进入太学。


  太祖每次见到太学生,必定问及李昶的才学行为。


  李昶神色清爽,生性颖悟,应答明白清晰,太祖常常对此赞叹。


  绥德公陆通大选僚属,请求让李昶担任司马,太祖允许。


  李昶虽然年轻,但陆通对他特别礼遇,公私之事,都让他决断。


  又兼任俸禄二千石的郎中,主管礼节制度。


  先后升任都官郎中、相州大中正、丞相府东阁祭酒、中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太祖又授他丞相府记室参军、著作郎等职,修撰国史。


  转任大行台郎中、中书侍郎。


  不久,又转任黄门侍郎,封临黄县伯,食邑五百户。


  太祖曾对李昶说:“君的祖父从前在朝中,担任御史中尉。


  君操守高洁,理应不失家风。


  只是我认为中尉主管检举官员过失,爱憎集于一身,所以没有马上授给你这个职务。


  不过这一职务空了很久,没有人比你更合适了。”于是上奏,推荐李昶担任御史中尉。


  一年多后,加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衔,赐姓宇文氏。


  六官建立后,授内史下大夫,晋封侯爵,食邑增加五百户,升内史中大夫。


  世宗初年,代理御伯中大夫。


  武成元年(559),授中外府司录。


  保定初年,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二年(562),转任御正中大夫。


  当时认为近侍之职清贵显要,大选国内精华,让李昶及安昌公元则、中都公陆逞、临淄公唐瑾等人都担任纳言。


  随即晋封公爵,食邑增至一千三百户。


  五年,出任昌州刺史。


  在昌州患病,请求入朝,诏命允许。


  还没有回到京师,就在半路去世。


  当时五十岁。


  追赠相、瀛二州刺史。


  李昶在太祖活着时已在中央机要部门任职,兵马调动之事,专门委托给他;诏命文告,都是李昶所写。


  晋公宇文护执政后,对他依然信任。


  李昶常常说:“文章之类,不足以流传后世,治理国家,达到清明安定,这才差不多赶得上古人。”所以他写的文章,都没有留下草稿,而只留心政事。


  又因为父亲在长江以南,自己寓居函谷关以西,所以从少年时起,一生不饮酒,不听音乐。


  当时的舆论因此而称赞他。


  儿子李丹承袭爵位。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